top of page
JDAC,_4x_edited_edited.png

沒彩排直接上音樂祭

作家相片: Jacob 老師Jacob 老師

大約在三月初的時候在IG收到孔雀眼主唱-令晴的私訊演出邀請,想請我幫他們打一場七月的演出, 大家如果不知道他們的,可以先在下面聽一下他們的音樂:



其實聽到的時候是蠻開心的也蠻驚喜的,因為是我沒有挑戰過的風格,但也很想玩玩酷酷的風格,因為過去以來都做流行、爵士、音樂劇或是教會等,比較少做電子類的。加上他們之前的鼓手我也都認識,像是英任、沐恩他們,後來也有先請教他們蠻多合作上的問題等等的。


不過後來我們討論了一下,就是說如果線上對檔案沒問題,就不用練團,直接演出見!其實我有稍稍的嚇到,不過想起之前音樂劇代班的經驗後, 就覺得這個應該不會比那個更誇張吧,應該是會很好玩,而且這個演出一定會跟節拍器和PGM,不會像音樂劇需要記演員的台詞或是呼吸,或是演到哪個段落要加速之類的問題。


所以我們就開始討論演出的音樂細節等等,不過在這個過程的時候,他們也剛好增加演出的需求,就多了5/1在福州 - 平潭的演出。


那我們怎麼線上對檔案呢?基本上就是他們會傳演出的音樂檔案有三個:1. 參考音檔 2. 有節拍器但去鼓聲的版本(Drumless w/ Click ) 3. 無節拍器但去鼓聲的版本(Drumless)。


那這三個檔案第一個當然就是拿來參考編曲,不過我自己還去各個社群平台找他們過往的演出影片,看看他們喜歡的偏好是傾向哪種,然後我自己的風格可以怎麼融入,甚至更加分的地方,花了蠻多時間研究,也會研究他們每個人大概個性如何,像是聽一些訪談之類的,看看他們的Vibe是哪種的。


第二個就是當我要錄給他們,我打的版本時候所需要聽的音檔,一定會有節拍器!這也是演出時候耳朵所聽的東西。


第三個是把錄音檔案輸出的時候所需要的音檔加上我的鼓聲,然後回傳給他們讓他們聽聽看感覺如何。


那當然我在工作室自己錄,我也可以去修,拍子不準可以修,聲音不好聽可以修,但如果這樣修過頭,就不是自己真的實力時,也會在現場演出時候露出馬腳, 這也是很多,現在網路鼓手所需要學習的點,就是太多人都會把自己的聲音修得太好,但真實實力卻不如,所以現場打得很難聽!所以網路上的東西都不要全信~ (撈叨的老師)


-


這邊另外想分享,樂手這個職業就是這樣,演出機會除非你是自己辦演出,要不然就是得隨時準備好, 某一天會有人找上門,你就要是準備好的。 當然你可以去努力認識人,但是這也無法強求的,可以適度地讓自己社交,如果你是非常內向的人,那確實需要多增加社交能力和機會,但到一個限度,也是無法再強求。所以要把能力隨時保持在一個程度,才能面對任何的挑戰。


-


那我是怎麼準備得呢?基本上我都會一首歌曲,準備好幾種打法,所以我的譜都會寫大綱和重點,不會寫說每一下要怎麼打,打在哪裡,像下面寫的譜這樣。


我把歌名是未撥來電,紅色是正常的簡譜,下面綠色是我要記大綱段落的。


為什麼我要記大綱段落呢?因為我不希望我在演出的時候要一直看譜,我想盡可能的把它背起來,因為他們這個樂團演出,而且現在樂團的人數變成兩個人, 如果我一直在看譜的話,那就會很明顯,我跟他們不是一體的,這樣子也會讓觀眾的感覺很干擾,也會影響演出精采度。


這跟單獨一位藝人演出,搭配樂團半贈是不一樣的,因為伴奏樂手就會是都可以看譜,因為他們跟藝人是分開的,大部分的觀眾也都會專注在藝人本身,這跟樂團的形式是不一樣的, 當然有些更厲害的人,在當伴奏樂手的時候也會把譜背起來,這個就是Next Level了。


不過如果想成為更專業的人,就必須得是從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和聆聽,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而已,所以我自己也給自己這個挑戰就是把譜背起來,但是基本上是被7成,有一些比較不熟的還是得偶而看一下譜,歌曲大概10多首,所以背起來也不會是太難的是,不像20 30首那樣,難度更高。


經過這些準備, 過去也曾經做過這種拼盤式的演出,但後來是比較少做拼盤式的,比較多是專場式, 那這兩種有什麼差別呢?拼盤, 顧名思義就是一場演出,會有不只一位藝人或團體來演出,所以設備都需要換場調配, 尤其鼓手每一個人的配置跟擺設都不一樣,所以這種對鼓手來說就會非常挑戰,因為需要快速地換場和架設不同的器材。 到了那邊,我原本要裝的銅鈸也因為鼓的舞台太小,要喬好太麻煩,我就少裝了,Tom 2也因為架子太難喬,也就直接拔掉,不裝了, 但我其實原本練的時候有蠻多過門或一些節奏是有需要打到Tom 2,但我就直接改, 不過這就是我平常的習慣我可以很自由的即興,所以不是什麼太大困擾。


這是前天彩排的Setting



這是當天的Setting,我另一片Splash 直接不裝了~


那去的途中其實真的有點不是很順,我們從桃園要過去的飛機因為大颱風所以延誤四小時,然後我本來以為天氣跟台北差不多,那時候大概25-30度,所以也就沒準備太厚的衣服,結果到那邊都是20度以下,冷到發抖,又一直下大雨,如果是我的學員有看到我演出紀錄那邊的影片,應該會聽到演出到一半有人在旁邊倒水, 因為我的位置上面有搭一個棚子,那那個棚子會積水,定時要有人拿竿子在我身後把水頂出去,非常克難!




我本來以為天氣這麼惡劣,應該沒什麼人要來了吧!結果還真的有人來哈哈哈


但這邊要跟大家分享,另一個點是 因為這個環境和設備的調整,所以我必須要改變我原本打的內容,那我上面有講了我會準備不同的打法,來因應不同的狀況, 說真的我們本來是彩排的時候想要把所有的歌曲都一起跑過,畢竟我們從來都沒有把歌曲一起在同一個空間演奏過,但是在彩排的時候天氣也不好,到後面下大雨,然後時間大延遲,所以我們也就稍微跑了兩三首歌測試聲音,就下來了。 我們是真的在演出的當下才第一次跑過所有歌曲,非常刺激, 所以我調整打法的考量順序是:


1. 音樂性:我可以怎樣呈現那些重點, 那我本來編的可能要打很多複雜的過門,但是在Setting變化那麼大的情況下,我可以怎麼簡化,像是原本要做RllrrL/RLRLRKK 這種chops,我是不是可以就用一些雙擊或是32nd過門改打16th,但是音樂強度不變我改變打的音色之類的,來降低沒打好的機率。


2. 熟悉性: 我改的那些手法我打得內容,是不是我不用思考就會自己打出來的,還是我要特別去想說我這邊要打某某手法, 因為當我們特別要想打某種手法的時候很容易就沒有和在音樂裡面了,我們的重點就會變成手法和有沒有對準了,也不輕鬆自然了。


3. 經驗思考: 這個就是要熟悉自己那一次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本能反應會呈現哪一些結果,比如說有時候遇到這種狀況,我們希望打A這種過門, 但是我們身體就會容易卡住,所以 每一次把自己演奏後下來也是可以事後檢討自己的慣性有哪一些, 在哪一些狀況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呈現這樣的狀態也很重要,這個是如果你想成為全職樂手需要知道的, 因為每一個人的慣性不一樣,你一個人的反應結果也不一樣, 所以要知道自己在緊張或是在冷到發抖的時候能夠呈現哪一些內容也是很重要。


4. 不要想太多: 很多時候他們過度思考,或過度準備的時候, 容易製造緊張的情緒,這個緊張的情緒就更容易讓自己在演出中失焦, 會沒辦法享受音樂演奏的過程,而只想著我要把任務做好就好了。

˙

以上的這些點都是我積年累月的演出經驗所得來的,這些都是經歷過無數的搞砸、打爛所體悟到的,到現在就會讓自己保持至少在70分的情況下, 老師說這一次自己的演出我也只有打70分,事後聽一聽還是覺得有太多東西可以做更好, 也讓我更知道怎麼準備,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才能不斷地進步,接下來和他們也有更多演出, 期待有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



最後,老樣子,如果什麼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我都會回覆的~


5 Comments


Sawyer Chen
Sawyer Chen
Oct 28, 2024

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趣事,真有意思。以perpentual interest作为职业真是人生一件美事。没想到Jacob很会教,同时还很会写。期待Jacob多分享。

Like

Peter Wong
May 22, 2024

單看文已經感覺到刺激,現場就不用說了。

Like

jingjing
May 20, 2024

有曲调的谱比较好背,鼓谱只有节奏怎么背呢?看着谱打我小节都会数错。。。

Like

小宇
小宇
May 20, 2024

非常有帮助!感谢老师的分享!

Like
Jacob 老師
Jacob 老師
May 20, 2024
Replying to

Like
bottom of page